•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西藏高校

媒体看藏大为高原育英才 &mdash西藏大学第七批援藏干部剪影

时间:2016年08月17日 信息来源:西藏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西藏日报记者 彭琦        7月,西藏大学校园里,草木葱茏,学生正在为期末考试进行着紧张的复习,校园里井然有序。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怀下,西藏大学发展迅速,对口支援更是使得西藏大学的发展再添助力。           提高育人层次      2013年7月,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鹰教授来到西藏大学,担任工学院院长,3年来,充分发挥出桥梁作用。期间,西南交通大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重点对工学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重点领域进行对口援助,其科研水平、育人层次、办学水平均得以有效提高。      在对口援助中,西南交通大学与西藏大学落实俞正声主席重要讲话精神,总结新时期对口援藏尤其是教育援藏工作经验,提出了“以西藏工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加快调整西藏高等教育结构与就业面向”的对口支援工作新思路。早在2012年,西南交通大学结合西藏大学工科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不高的实际情况,开辟了“校校企”人才联合培养试验田,即:以就业为导向,以落地为原则,在全国首创了“三方参与、三地学习、定向培养”的“1+2+1”本科联合培养模式。      目前,西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已同青藏铁路公司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工学院与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自治区交通厅公路设计院、自治区地质调查院、中国黄金华泰龙矿业有限公司部队等单位签署人才联合培养初步协议并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在学科建设上,由工学院会同西南交通大学相关专家积极协助、指导,努力拓宽学科增长点,2014年获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点,取得了工学院学位点建设的突破。2015年正式开始招收研究生,首届招生人数5人。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王鹰作为我区教育界杰出代表参加了观礼活动,受到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的亲切接见,还参加了中组部和教育部组织的教育援藏座谈会。      经中组部和教育部批准,王鹰已经由第七批转为第八批援藏干部,在未来3年的援藏工作中,他对于工学院的发展有了更完整的思路:如何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国家和自治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自治区高等教育改革,合理规划学院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实现学院新一轮发展,培养更多“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应用型人才。        实现智力援藏精准化      “优惠的援藏政策对西藏大学的发展来说,是最大的有利因素之一,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这一政策是援藏工作的重点。用好优惠政策,加强西藏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两所高校在教学资源、科研资源等方面的联合,可以实现两所高校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组部第七批援藏干部、旅游与外语学院副院长樊风雷教授对自己的援藏工作十分清楚。      援藏期间,樊风雷利用对口支援的优惠政策,逐步推动西藏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学科的融合与共同发展,实现了援藏模式精准化。      目前,两所高校达成了联合举办国际旅游学术会议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框架,为推动和宣传西藏大学的学术成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西藏大学实现“走出去”的战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两所高校建立了骨干教师培训进修机制,学院每学期选派两名教学科研骨干教师赴华南师范大学进修,目前已经选派了5名教师赴粤,这些骨干教师与华南师范大学的科研人员达成了科研合作对子,在论文写作和科研合作上开展互帮互助,互通有无。另外,为了响应国家“西藏大学生去内地就业”的号召,更为了让学院本科生享受到内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两校形成了“1+2+1”联合培养模式。西藏大学每年选派15名优秀大学生开展为期两年的联合培养,这一举措提升了学院本科生培养水平。      樊风雷把内地高校办学的经验引入到分管的教学工作中,推动了西藏大学旅游专业的教学改革,完善了该专业本科毕业考察的方式,使学院毕业生逐步向实践性人才转变。此外,他还积极推动学院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区外知名学者赴西藏大学开展交流,在学术论文发表、暑期夏令营举办等方面对西藏大学提供了帮助。      樊风雷根据自己的专业和技术专长,与学界同行交流沟通,为西藏大学争取了价值近500万元的遥感数据设备,在西藏大学成立了遥感应用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西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科院云计算中心4方联合实验室、西藏大学遥感应用与GIS空间分析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建设为学院科研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平台。        注重未来发挥作用      在经济与管理学院,2013年7月从中央财经大学来到西藏大学的中组部第七批援藏干部王向文副院长,提及3年来的援藏工作,并没有讲述太多自己在藏工作的不易,而是说他深深地被无私奉献长期建藏的各族干部群众所感动、所鼓舞。因此,他更注重和相信西藏大学未来的发展,相信援藏工作在未来会持续发挥作用。      “在西藏踏踏实实工作了3年,有甘有苦,但我做的事能够积淀下来,为这所在世界屋脊上的高校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的大学积累点点滴滴,是我援藏工作最大的价值。”援藏期满之际,王向文平静地概括了自己的援藏工作。      援藏期间,王向文负责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在自身不断融入西藏大学的过程中,他注重学院的软实力建设。他把内地大学好的经验作法嫁接引入学院以“接地气”为前提,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强调用制度管事,不因人废事。在学院研究生培养上,他在加强导师和学生增强联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引入了学位论文过程监控机制,从开题报告、阶段性检查、论文答辩,整个过程形成严密的链条,有效保证了研究生培养和毕业论文质量,防范了学术不端。在进一步加强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和中央财经大学联合培养的基础上,2014年他联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启动了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研究生和山东大学联合培养工作,不但拓展了学院研究生学术视野和交流范围,而且密切了经济与管理学院与区外知名兄弟院校相关学院的学术合作。提高教师学历和科研水平,对于学院科研水平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王向文发挥熟悉对口支援政策的优势,不断鼓励学院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院6名青年教师通过努力,在2016年考取到中央财经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紧紧围绕服务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这一重大现实命题,他引导学院教师以此为基础开展应用科学研究,最终实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理论研究,从而实现全区重要的智库功能。“目前看,学院部分教师已经发挥出了这样的作用。”他高兴地说。      为充分发挥高校的综合优势,推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借助对口支援搭建的桥梁,西藏大学工学院建筑系与重庆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建筑系开展了联合教学。  

(新闻来源:《西藏日报》2016月7月28日 第7版)

上一篇:媒体看藏大西藏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西藏非遗项目传承保护采集录制启动
下一篇:暑期简讯西藏大学理学院承办&ldquo第十三届粒子物理、核物理和宇宙学交叉学科前沿问题研讨会&rdquo
(作者:佚名 编辑:成人高考)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